篇名
|
作者
|
刊名
|
卷期
|
出版年月
|
頁次
|
從「唐詩典律史」的詮釋視域看「孟浩然詩」在唐代詩學上的意義--現今「唐詩史」撰寫、研究之「方法論」的省思
|
侯雅文
|
淡江中文學報
|
20期
|
2009.06
|
頁33-60
|
從兩《唐書》研究看趙翼的史學方法
|
程建麗
|
歷史月刊
|
245期
|
2008.06
|
頁124-127
|
隋唐時期復仇與法律互涉的省察與詮釋
|
李隆獻
|
成大中文學報
|
20期
|
2008.04
|
頁79-109
|
從戴孚《廣異記》看唐代地獄審判的法制意義
|
陳登武
|
法制史研究
|
12期
|
2007.12
|
頁1-39
|
2005-2007年臺灣地區唐史研究概況
|
張文杰
|
中國唐代學會會刊
|
14期
|
2007.11
|
頁23-47
|
開始撥雲,但未見日--李玉生《唐令與中華法系研究》評介
|
張文昌
|
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
|
48期
|
2007.07
|
頁543-552
|
論法門寺唐代〈衣物帳〉中的個體量詞
|
洪藝芳
|
漢學研究
|
24卷2期總號49
|
2006.12
|
頁135-170
|
唐代人權思想試析--以唐律對於「被害人」之保障為例
|
桂齊遜
|
通識研究集刊
|
10期
|
2006.12
|
頁55-88
|
法門寺出土唐代〈衣物帳〉的集體量詞
|
洪藝芳
|
文學新鑰
|
4期
|
2006.07
|
頁35-57
|
從檢括戶口談開元政治
|
周聖智
|
興大歷史學報
|
17期
|
2006.06
|
頁349-394
|
金爐香正熏--從法王寺鎏金鏤空銅薰爐試析唐代佛教用香
|
劉靜敏
|
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
|
16卷1期總號150
|
2006.01
|
頁66-77
|
唐代婚姻中的妻妾關係--從法律層面探討
|
洪宜?
|
政大史粹
|
9期
|
2005.12
|
頁1-35
|
唐代大赦與行政法律體系的協調
|
魏斌
|
法制史研究
|
8期
|
2005.12
|
頁43-74
|
《唐律》關於「律文解釋」方式之分析
|
桂齊遜
|
通識研究集刊
|
8期
|
2005.12
|
頁57-87
|
唐宋時期法律形式的傳承與演變
|
戴建國
|
法制史研究
|
7期
|
2005.06
|
頁103-161
|
唐代軍法內容與性質研究
|
廖祖威
|
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
|
36期
|
2004.07
|
頁49-105
|
唐律不應得為罪的當代思考
|
黃源盛
|
法制史研究
|
5期
|
2004.06
|
頁1-59
|
唐代庶民侵害社會法益罪--以強盜罪為中心
|
陳登武
|
興大人文學報
|
(下)卷34期
|
2004.06
|
頁673-727
|
唐律與現行法關於「正當防衛」規定之比較研究
|
桂齊遜
|
法制史研究
|
4期
|
2003.12
|
頁47-94
|
唐太宗君臣治國之志略探賾--以《貞觀政要》為中心
|
任育才
|
興大人文學報
|
(下)卷32期
|
2002.06
|
頁643-682
|
唐太宗的法律思想及其影響
|
陳秉貞
|
歷史月刊
|
171期
|
2002.04
|
頁31-37
|
新羅真德王代的對唐外交--以金春秋、金法敏入唐為中心
|
拜根興
|
大陸雜誌
|
102卷2期
|
2001.02
|
頁1-12
|
唐宋戶絕財產繼承之分配及其歸屬
|
李淑媛
|
法制史研究
|
1期
|
2000.12
|
頁1-35
|
唐宋時期的復讎--以正史案例為主的考察
|
黃純怡
|
興大歷史學報
|
10期
|
2000.06
|
頁1-19
|
從經濟觀點看唐至北宋的婦女權益
|
陳瑛珣
|
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
|
6期
|
1998.05
|
頁161-183
|
唐德宗時期兩稅法實施的弊端
|
吳靜怡
|
史繹
|
26期
|
1995.05
|
頁19-30
|
唐律疏議中對於不孝行為之懲治
|
陳訓章
|
中一中學刊
|
6期
|
1992.10
|
頁28-37
|
唐兩稅法之研究
|
錢淑華
|
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
|
4期
|
1985.06
|
頁237-255
|
唐律與刑法之犯罪成立要件
|
王浦傑
|
刑事法雜誌
|
26卷3期
|
1982.06
|
頁50-64
|
唐律與現行刑法有關共犯規定之比較
|
廖正豪
|
刑事法雜誌
|
23卷3期
|
1979.06
|
頁24-35
|
唐代法令之體系
|
張溯崇
|
法聲
|
16期
|
1979.05
|
頁51-53
|
唐人皴法的研究
|
沈以正
|
中國美術學報
|
|
1978.03
|
頁55-57
|
唐代官私貸借與利息限制法
|
陶希聖
|
食貨月刊
|
7卷11期
|
1978.02
|
頁529-536
|
唐律斷獄律與現行訴訟法、監所法的比較研究
|
李甲孚
|
東吳法律學報
|
1期
|
1976.11
|
頁47-70
|
記徐道鄰講唐律的一件往事--兼談「綜合法學」應用之一例
|
涂懷瑩
|
中國論壇
|
2卷11期
|
1976.09
|
頁38-39
|
唐清兩代司法制度的比較
|
林?榮
|
憲政時代
|
2卷1期
|
1976.07
|
頁73
|
由田制與稅法看唐宋間的歷史演變
|
邱添生
|
歷史學報
|
4期
|
1976.04
|
頁103-140
|
唐律名例律與現行法制的綜合研究
|
李甲孚
|
政大法學評論
|
12期
|
1975.10
|
頁137-185
|
論唐律上之二罪以上從重--附論其與現行法上數罪併罰之異同
|
林茂松
|
華岡法粹
|
7期
|
1975.06
|
頁82-97
|
唐律上法官責任之研究
|
張溯崇
|
華岡法粹
|
7期
|
1975.06
|
頁98-110
|
唐律各例律與現行法制的綜合研究
|
李甲孚
|
政大法學評論
|
10期
|
1974.06
|
頁47-78
|
「唐代官人在刑事法上之地位」提要
|
張溯崇
|
文藝復興
|
44期
|
1973.08
|
頁33-35
|
唐律上法官責任
|
張溯崇
|
華岡學報
|
7期
|
1973.07
|
頁257-282
|
中國唐宋時代的法律教育
|
徐道鄰
|
東方雜誌
|
6卷4期
|
1972.10
|
頁29-32
|
由律看政策--唐、清農業刑法之比較研究
|
黃慶源
|
法學叢刊
|
17卷3期
|
1972.07
|
頁50-63
|
唐律與刑法的比較研究
|
張笙
|
法律評論
|
31卷5期
|
1965.05
|
頁3-9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