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者
|
題目
|
備註
|
林聰明
|
從考古文獻看唐代吐魯番的中外文化交流
|
第二屆唐代文化、文學研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.6.6
|
關於研究唐代敦煌道教文化的一些看法
|
第三屆唐代文化、文學研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.5.28
|
謝海平、朱文光
|
從佛典翻譯看中外文化交流:觀點與視野之拓展
|
第二屆唐代文化、文學研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.6.6
|
李寶玲
|
談武則天時期洛陽的佛寺建置
|
第二屆唐代文化、文學研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.6.6
|
唐代長安的消費時尚
|
第二屆古典與現代學術研討會:時尚文化的新觀照2011.4.23
|
武則天的君主文化表現
|
2009古典與現代文化表現學術研討會2009.5.22
|
李時銘
|
「小樓吹徹玉笙寒」之音樂詮釋
|
第三屆唐代文化、文學研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.5.28
|
廖美玉
|
漫遊與漂泊-杜甫行旅詩的兩種類型
|
第三屆唐代文化、文學研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.5.28
|
杜甫在唐代詩學論爭中的意義與效應
|
《中華文史論叢》總94輯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頁37-72。(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)2009.2
|
東京與兩川──王安石、黃庭堅學杜的兩種視角
|
《傳統中國研究集刊》第六輯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頁203-222。2009.6
|
反清復明與立國東瀛──鄭成功蹈海的兩岸詩情
|
《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》創刊號,臺北:里仁書局,頁43-92。2009.6
|
錢牧齋論學杜在建構詩學譜系上的意義
|
第五屆國際暨第十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,高雄,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、清代學術研究中心,頁113-139。2009.6
|
跨越疆界──杜甫古題樂府所開啟的創作視域
|
第二屆樂府與歌詩國際學術研討會,北京: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,頁256-274。2009.8
|
記夢、謁墓與前身──唐宋人學杜的情感徑路
|
「歷史文化視域下的東方詩話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延吉:國際東方詩話學會、延邊大學,頁385-405。2009.8
|
跨越疆界──杜甫前後〈出塞〉所開啟的創作視域
|
《樂府學》第六輯,北京:學苑出版社,頁181-207。2009.12
|
錢牧齋論學杜在建構詩學譜系上的意義
|
《文與哲》第十五期,頁285-332。(THCI Core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)2009.12
|
記憶蘇小──由袁枚詩看情欲理的攙合與肆行
|
中國文哲專刊37《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、理、欲─文學篇》,臺北: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,頁309-359。2009.12
|
記夢、謁墓與前身──唐宋人學杜的情感徑路
|
《成大中文學報》第十八期,頁125-156。(THCI Core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)2010.04
|
大雅的失落與召喚──唐代詩人的盛世論述與王道想像
|
第十五屆唐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,天津:中國唐代文學學會、南開大學文學院,頁545-563。2010.10
|
漫遊與漂泊──杜甫行旅詩的兩種類型
|
《臺大中文學報》第三十三期,頁203-246。(THCI Core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)2010.12
|
浪跡窮荒──唐代詩人的邊境書寫與天下想像
|
東方詩話學第七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,香港:香港大學中文學院、東方詩話學會,頁81-93。2011.4
|
唐代〈江南〉諸曲的轉化、記憶與書寫
|
第三屆樂府歌詩國際學術研討會,北京: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、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,頁265-286。2011.8
|
大雅的失落與召喚──唐代詩人的盛世論述與王道想像
|
《南開學報》(哲學社會科學版)2011年05期。(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)2011.10
|
重讀李白——「莊、屈」異質共構的理論與實證
|
《羅聯添教授八秩晉五壽慶論文集》,臺北:臺灣學生書局,頁84-123。2011.11
|
唐代〈江南〉諸曲的轉化、記憶與書寫
|
《文與哲》第十九期,已通過審查。(THCI Core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)2011.12
|
胡淑貞
(博士生)
|
從醫學倫理比觀孫思邈之醫德
|
2009古典與現代文化表現學術研討會2009.5.23
|
初唐四傑賦與樂府詩相互融通之考察
|
第二屆唐代文化、文學研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.6.6
|
貞觀時期宮廷文人賦與樂府詩相互融通之研究
|
第八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2009.11
|
貞觀時期宮廷文人辭賦與樂府詩關係之考察
|
第三屆唐代文化、文學研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.5.28
|
以《唐詩概論》譚蘇雪林古典詩學觀念
|
2010年海峽兩岸蘇雪林學術研討會2010.11
|
林錦婷
(博士生)
|
韓愈與揚雄-從韓愈賦體文談起
|
第二屆唐代文化、文學研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.6.6
|
李文琪
(博士生)
|
鬱悶與憤書-論柳宗元永州時期詩文創作意涵
|
弘光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報第十期2009.5
|
蘇哲儀
(博士生)
|
中古敦煌地區佛教典籍對儒家孝道觀之接受與傳播-以《佛說父母恩重經》、《目連變文》為例
|
通觀洞識學報第十期2008.12
|
唐代敦煌文書題記所見道教傳播方式初探
|
第三屆唐代文化、文學研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.5.28
|
曾愛玲
(博士生)
|
唐〈霓裳羽衣〉之傳播與影響
|
第三屆唐代文化、文學研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.5.28
|
唐〈霓裳羽衣〉之傳播與影響
|
輔仁國文學報第30 期2010.4
|
唐代音樂思想賦主題探析
|
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第三卷第三期2010.2
|
陳婉菁
(碩士生)
|
從武則天科舉制度看唐代社會階層轉變
|
逢甲中文學刊第三期2010.1
|
曾玉惠
(博士生)
|
試論敦煌歌辭中史實的表現手法與價值取向
|
景文學報第二十卷第二期2010.8
|
李堯涓
(碩士生)
|
唐代歌/詩中的商賈與商婦
|
《探索與創見─ 馬、中、新、臺中文系研究生論文發表會》,馬來西亞:拉曼大學,2011.11.19-20
|